關于通感的作用是什么,通感的作用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通感是文學理論術語,指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和鑒賞中各種感覺器官間的互相溝通。
2、指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等各種官能可以溝通,不分界限,它系人們共有的一種生理、心理現(xiàn)象,與人的社會實踐的培養(yǎng)也分不開。
3、在通感中,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
4、如說“光亮”,也說“響亮”,仿佛視覺和聽覺相通,如“熱鬧”和“冷靜”,感覺和聽覺相通。
5、用現(xiàn)代心理學或語言學的術語來說,這些都是“通感”。
6、 通感中之一是“聽聲類形”。
7、馬融《長笛賦》:“爾乃聽聲類形,狀似流水,又象飛鴻 “聽聲類形”,又如嵇康《琴賦》:“狀若崇山,又象流波,浩兮湯湯,郁兮峨峨。
8、”琴聲有時如高山峨峨,有時如水聲湯湯。
9、如山是聽聲類形,如水聲是聽聲類聲。
10、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11、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12、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13、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14、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15、”這里用急雨聲、私語聲、珠落玉盤聲、鶯語聲、幽咽泉聲、銀瓶破裂聲、刀槍相擊聲、裂帛聲來比琵琶聲,是以聲類聲。
16、按《呂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17、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
18、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19、’”說琴聲如太山,是聽聲類形;說琴聲如流水聲,是聽聲類聲。
20、鐘子期說象太山時,心目中有太山的形象;說“湯湯乎若流水”時,耳中既有流水聲,眼中也有流水形,所以在以聲類聲時兼有以聲喚起流水形的感覺。
21、因此,在急雨聲、私語聲、珠落玉盤聲、鶯語聲、幽咽泉聲、銀瓶破裂聲、刀槍相擊聲、裂帛聲里也會喚起各種形象,象急雨、私語、珠落玉盤直到刀槍相擊和裂帛的形象,即在以聲類聲中也會喚起以聲類形,即聽覺通于視覺了。
22、再象“鶯語花底滑”、“水泉冷澀”,“滑”和“冷澀”是觸覺,即聽覺通于觸覺了。
23、“幽咽泉流水下灘”,“幽”是感覺,是聽覺通于感覺了。
24、 這種以聲類聲,又能喚起別的形象的,《《文心雕龍》·比興》稱:“王褒《洞簫(賦)》云:‘優(yōu)柔溫潤,如慈父之畜子也。
25、’此心聲比心者也;馬融《長笛(賦)》云:‘繁縟絡繹,范(雎)蔡(澤)之說也。
26、’此以響比辯者也。
27、”這里把簫聲的柔和,比慈父畜子,笛聲的繁響,比辯士游說,也是以聲類聲,但同時又喚起慈父畜子和辯士辯論的形象。
28、 韓愈《聽穎師彈琴》:“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29、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30、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31、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32、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33、”“兒女語”是以聲類聲,又喚起兒女談情。
34、“勇士赴敵場”,是以聲類形了。
35、浮云柳絮的飛揚,既指琴音的縱橫變態(tài),更是以聲類形。
36、從百鳥的喧啾到忽見孤鳳凰,是類聲和類形的結合。
37、“躋攀分寸不可上”到“失勢一落千丈強”,可以和“上如抗,下如墜”印證,指肌肉通于肌肉運動覺:隨著聲音的上下高低,身體里起一種“抗”“墜”“攀”“落”的感覺。
38、 李賀《李憑箜篌引》:“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39、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動紫皇。
40、”這里的“玉碎鳳凰叫”,是以聲類聲,但也可以喚起形象。
41、王琦注:“玉碎狀其聲之清脆;鳳叫,狀其聲之和緩。
42、”又稱:“蓉泣,狀其聲之慘淡。
43、蘭笑,狀其聲之冶麗。
44、”就是以聲類形了。
45、又注“融冷光”:“言其聲能變易氣候”,注“動紫皇”:“言其聲能感動天神。
46、”是聽覺通于觸覺與感覺了。
47、 通感還有曲喻的作用。
48、曲喻是由一個比喻轉到另一種感覺。
49、韓愈《和水部張員外宣政衙賜百官櫻桃詩》:“香隨翠籠擎初到,色映銀盤寫未停。
50、”櫻桃是紅的,說它香,是視覺通于嗅覺。
51、但櫻桃并不香,這個香是從它象紅花,由紅花喚起的香。
52、又韓愈《南山》詩:“或竦若驚□(雉鳴)”,“或背若相惡,或向若相佑”,這就把眼中所看到的石頭,由竦立象雉,由雉引出雉鳴來,即曲喻,也即視覺通于“驚□”的聽覺。
53、有的石頭相“背”或相“向”,由相背或相向引出“相惡”或“相佑”來,是曲喻,也即視覺通于“相惡”“相佑”的感覺。
54、石頭不會發(fā)聲或相惡相佑,通過通感,打通了視覺與聽覺感覺的界限。
55、 宋祁《玉樓春》詞:“紅杏枝頭春意鬧”,李漁《窺詞管見》七則:“此語殊難著解。
56、爭斗有聲之謂‘鬧’,桃李爭春則有之,紅杏‘鬧’春,予實未之見也。
57、”王國維《人間詞話》七:“‘紅杏枝頭春意鬧’。
58、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
59、”說“境界全出”表示寫出了作者的感情,即感到春意的蓬勃。
60、錢鐘書在《通感》中指出:“用‘鬧’字,是想把事物的無聲的姿態(tài)描摹成好象有聲音,表示在視覺里仿佛獲得了聽覺的感受。
61、”這就是通感。
62、通感要求的是全身心地去感知生活,或審美對象,從而捕捉到完整的藝術形象。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