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城,2020年7月8日——來自費城兒童醫(yī)院(CHOP)的一組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新的方法來找出可能導致該疾病的基因組變化,從而確定了狼瘡的兩個新的潛在治療靶點,并為進一步的治療鋪平了道路。準確識別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致病變異。研究結(jié)果于《自然通訊》在線發(fā)布。
全基因組關聯(lián)研究(GWAS)利用整個基因組的變異、一個人的基因和一整套相關的脫氧核糖核酸來了解更多關于遺傳性疾病和特征的信息。這些研究通常會識別出數(shù)百種可能導致特定疾病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或突變簇,但研究本身無法確定原因。這是因為絕大多數(shù)變異并不在基因本身,而是在中間的DNA中,而GWAS不一定能解決哪些基因受到疾病相關多態(tài)性的影響。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無已知的治愈方法,可影響兒童和成人,少數(shù)民族患病率較高。雖然對狼瘡的幾項研究都集中在幼稚輔助性T細胞和其他血細胞上,但本研究的目的是關注卵泡輔助性T細胞,它們在狼瘡相關的免疫反應中發(fā)揮著更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員沒有使用典型的GWAS方法,而是著手創(chuàng)建一個三維地圖,將變異體與它們可能調(diào)控的基因相匹配。他們的方法使用變異體作為“路標”來識別正常組織中潛在的基因增強子。
CHOP空間和功能基因組學中心的聯(lián)合主任和資深成員Andrew D. Wells博士說:“在這項研究之前,還沒有為這種狼瘡相關細胞類型生成3D結(jié)構基因組圖譜?!边@項研究的作者與斯特倫法格蘭特博士合作?!巴ㄟ^我們的方法,我們相信我們可以識別在狼瘡中沒有已知作用的基因和途徑?!?
利用這種方法,研究小組鑒定了3D基因附近的393個變異體,它們可能參與了3D基因的調(diào)控。這些變異體中大約90%被認為是一維遠離它們的基因,但實際上它們在團隊創(chuàng)建的適當三維地圖中非常接近。研究人員能夠識別兩種激酶,HIPK1和MINK1,它們以前在狼瘡中沒有已知的作用。當這些酶靶向卵泡輔助性T細胞時,它們將抑制白細胞介素-21的產(chǎn)生,白細胞介素-21是一種參與調(diào)節(jié)抗體產(chǎn)生的細胞因子。
威爾斯說:“我們認為HIPK1和MINK1可以成為狼瘡有價值的治療靶點,這迫切需要新的治療方法?!薄拔覀円蚕M捎梦覀冊谶@項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并將其應用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幫助找出更多的因果差異,否則它們可能只會被GWAS掩蓋。”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