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jié)的作文怎么寫三年級下冊,端午節(jié)的作文怎么寫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端午節(jié)在中國的民間節(jié)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jié)的特色。
2、小時候過端午節(jié)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jié)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
3、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xiàn)著樂趣。
4、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后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后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5、端午節(jié)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著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6、端午節(jié)早晨,起床后,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后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
7、其實在我心里,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
8、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9、回憶兒時過節(jié)是快樂的,節(jié)日的氣氛也比現(xiàn)在濃。
10、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作文戰(zhàn)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
11、后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
12、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13、公無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
14、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
15、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
16、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都。
17、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18、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
19、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
20、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jié)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21、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
22、“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23、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
24、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25、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詩人節(jié)等等。
26、端午節(jié)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jié)俗起源的歧出。
27、事實也正是這樣的。
28、關于端午節(jié)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jié)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29、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
30、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lián)系起來。
31、俗說屈原投江以后,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后來的粽子樣。
32、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jié)”。
33、“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34、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yōu)椋撼贼兆樱慅堉?,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
35、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節(jié)定名為“詩人節(jié)”,以紀念屈原。
36、至于掛菖蒲、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37、盡管端午節(jié)年年過,但是關于端午節(jié)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38、一,紀念屈原說。
39、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xù)齊諧記》和北周宗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
40、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后為蚊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
41、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
42、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
43、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
44、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fā)展成為龍舟競賽。
45、看來,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46、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47、”二,迎濤神說。
48、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
49、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jié)。
50、三,龍的節(jié)日說。
51、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
52、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qū)“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祖的日子。
53、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jié)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
54、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
55、(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系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發(fā)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
56、(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57、四,惡日說。
58、據《史記》記載,孟嘗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遺棄田文,理由是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
59、東漢《風俗通義》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說法。
60、東晉大將王鎮(zhèn)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zhèn)惡”。
61、宋徽宗趙桔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yǎng)在宮外。
62、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xiàn)象。
63、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64、五,夏至說。
65、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jié)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jié)中。
66、至于競渡,隋代杜臺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人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
67、(二)端午節(jié)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
68、(三)歲時風物名著《歲華紀而》對端午節(jié)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夏。
69、”也即端午節(jié)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jié)又可稱為天中節(jié)。
70、由此看來,端午節(jié)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
71、諸說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
72、由于屈原的人格偉大,詩藝超群,人們也愿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于他。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