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特色民居旅游,特色民居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內蒙民居──蒙古包氈包是我國蒙古族、哈薩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帳篷,一般為園形,古代稱“穹廬”“氈帳”。
2、蒙古包一般用柳條做骨架,外側包羊毛氈,再在頂部中央設可支起的園形天窗,是一種可移動式園形住宅。
3、在柳條兩側涂料灰草泥代替氈子,即成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
4、在兩個園形住宅之間,聯(lián)以土墻,成為并列的3間房屋而演變成土房。
5、 西藏民居──藏南碉房。
6、西藏南部各地的鄉(xiāng)村和城鎮(zhèn),石村豐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墻、高2-3米,稱為碉房。
7、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
8、平屋頂,有的設外廊。
9、木梁、柱子上有鮮艷的色彩,窗上裝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當?shù)爻渥愕年柟狻?/p>
10、在廣大牧區(qū)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帳房。
11、帳頂是用牛毛織成的氈毯,四周用草泥塊圍成矮墻。
12、碉房順應高原自然條件、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信仰喇嘛教、生活習慣及自衛(wèi)防御的需要。
13、 東北民居──吉林-蒙古族馬架房。
14、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農(nóng)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墻開山,形如吉林東部山區(qū)漢族農(nóng)民的馬架,故稱馬架房(見郵票下方, 以及左圖)。
15、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橢圓頂,極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習慣。
16、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礎,四面皆土坯墻圍繞,當陰雨連綿之際,墻壁會因潮濕而脫落,房屋壽命難以保持長久。
17、 北京民居──四合院。
18、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國最為普遍、歷史是為久遠的住宅形式。
19、大多坐北朝南,面南為正房,北面為偏房,兩側為廂房,陽光充足,四間房由一個院子緊緊地聯(lián)接在一起,俗稱“四合院”。
20、其布局常為“一正兩廂”,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軸線上,坐北朝南,開間、進深、高度和裝飾等都央全宅之首。
21、院子兩側的廂房、陪襯著正房。
22、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風的樞紐,并配以綠化,成為休息與家庭活動的中心。
23、 上海民居──上海“石庫門”房子。
24、上海舊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園樓外,以里弄“石庫門”房子最具代表性。
25、因為上海繁華,人口稠密,住宅大都成排組成,相互毗連。
26、戶內建筑布局緊湊,高2-3層,青瓦坡屋頂,并有小型曬臺,在建筑正面和墻頭、大門等外常作簡單的裝飾。
27、樓上樓下,小巧玲瓏,青瓦覆蓋,閣樓曬臺,綠樹掩映,十分幽雅。
28、 陜北民居──窯洞。
29、窯洞是典型西北黃土高原、黃河上游地區(qū),少雨地帶的民居。
30、窯洞一般寬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黃土覆蓋下,夏季室溫比室外低約10度,冬季比室外約高15度。
31、溫溫度比較穩(wěn)定,可謂冬暖夏涼。
32、窯洞有單獨的沿崖式窯洞(土窯)、土坯或磚石的拱式復土窯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窯洞三種。
33、窯洞門面裝有較大面積的門窗,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響少。
34、 民居──民居的基本形態(tài)是三合院、四合院。
35、屋頂前后坡落水。
36、農(nóng)家多用三合院,前面廣場可曬農(nóng)作物。
37、較富裕的人家或官司家住宅則多用四合院,有門廳與正廳的緩沖,秘密性較高。
38、 浙江民居──浙江民居-黃巖天長街住宅。
39、該住宅面街背河、附有店面,臨街設店面,內部兼作起居室,后部臨水的房作廚房。
40、全宅的中間部分分三層,第二層空間僅有2.2米高。
41、以頂閣樓三面凸出,窗臺做得較低,三面都開窗,閣樓窗子開得合宜,住在頂層并不覺得壓抑。
42、整個住宅造型有虛有實,有遍有低,輪廓線不單調。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