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老師傳道、授業(yè)、解惑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師說韓愈原文:古人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3、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告乎吾,吾從而師之。
4、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5、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人圣人,其也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
6、是古圣益圣,愚益愚。
7、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8、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解其惑者也。
9、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10、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11、士大夫之族,日師日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12、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庚。
13、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14、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圣人無常師。
15、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聘。
16、郯子之陡,其賢不及孔子。
17、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p>
1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之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19、李氏子蟠,年比,如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
20、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21、譯文:古人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
22、老師是傳授道理,傳授學業(yè),解釋疑難的人。
23、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疑惑而不從師學習,那他對于疑惑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決。
24、出生比我早的人,他聞知道道理本來比我早,我跟從他向他學習;比我出生遲的人,他聞知道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學習,而且把當作老師,我學習的是道理,哪里計較他生年比我早還是晚呢?所以,不論地位顯貴還是地位低下,不論年長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25、唉!從師學道的道理沒人傳布已經(jīng)很久了,要人們沒有疑惑很難哪!古代的圣人,他們超過一般人很遠了,而且跟從老師向老師請教;現(xiàn)在的許多人,他們跟圣人相比相差很遠了,卻以向老師學為羞恥。
26、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味。
27、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這個原因而引起的呢?眾人喜愛他們的孩子,選擇老師教育孩子;對于他們自己呢,卻恥于讓老師教他們,這真是糊涂??!那孩子的老師,教孩子讀書來熟悉書中的句子,尚不是我所說的給人傳授道理,給人解釋疑惑的老師。
28、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決,有的人向老師學習,有的人卻不向老師求教,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丟充,我看不出他們有什么明智的呢。
29、巫醫(yī),樂師及各種工匠,不以互相學習為恥。
30、士大夫這類人中,如有人稱人家為老師,稱自己為學生,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朝笑他。
31、問那些嘲笑者,他們就說:"那個人與某個年齡相近,修養(yǎng)和學業(yè)也差不多,(怎么能稱他為老師呢?)以地位低的人為師,那是很使人丟臉的事,稱官位高的人為師就近于諂媚。
32、"啊!從師學習的道理不能恢復,由此就可以知道了。
33、巫醫(yī)、樂師及各種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與他們并列的,現(xiàn)在士大夫們的智慧反而趕不上他們。
34、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聘為師。
35、郯子這一類人,他們的品德才能當然趕不上孔子。
36、孔子說:"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師。
37、"所以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學生強,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學業(yè)各有專門研究,如此而已。
38、李蟠,十七歲,愛好古文,《詩》、《書》等六經(jīng)經(jīng)文及解釋經(jīng)文的著作都普遍地研習過,又不被恥學于師的習俗所約束,向我學習。
39、我贊許他能實行古人從師學習的道理,特別寫了這篇《師說》來贈給他。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