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1387愛情數(shù)字代表什么意思,1387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男爵: 盎格魯一撒克遜時代已有男爵一詞(Baron),但無男爵爵位,而且詞義不夠確定。
2、似有“自由者”或“國王的臣仆”之意,但無尊貴的含義。
3、英國男爵出現(xiàn)于11世紀。
4、到12世紀初國王大部分高級世俗貴族都被封為男爵。
5、其中少數(shù)與王室關系密切、封地較多者又被稱做“大男爵”,其地位在伯爵和男爵之間。
6、很快,大男爵發(fā)生分化,顯赫者升為伯爵,其余與普通男爵不分伯仲。
7、正因當時男爵在世俗貴族中占了很高比例,以至于“男爵”一詞長期作為貴族的集合名詞使用。
8、11-14世紀,男爵的封號和封地可通過血緣和婚姻關系傳遞,但不得隨意出售和轉(zhuǎn)讓,歷代國王也不隨意增加或褫奪貴族封號。
9、1387年,理查德二世首次增補男爵爵位,比奧查姆波·德·豪爾特被封為基德敏斯特男爵。
10、以后數(shù)百年至今,居于5級貴族之末的男爵始終人數(shù)最多。
11、 在正式場合,男爵穿著與伯爵同樣的外套,帽子上鑲有兩條貂皮,冠冕上有一淺色銀圈,飾有6個銀球。
12、 公爵: 依次出現(xiàn)的是公爵(Duke)。
13、早在羅馬帝國時期,歐洲大陸的公爵稱號通常授予守疆拓土、軍功卓著的高級指揮官,以后因重大政治變化而中斷。
14、幾百年后,公爵爵位又見于德國。
15、大約在公元970年,德國皇帝奧托一世初設公爵爵位。
16、不久法國和歐洲大陸其他地區(qū)也建立了公國(duchy;大公國,Archduchy)。
17、在英國,公爵是僅次于國王或親王的最高級貴族,與作為一國之主的歐洲大陸的“大公爵”(即大公,Archduke)有所不同。
18、英國公爵爵位出現(xiàn)很晚。
19、1337年,愛德華三世把康沃爾郡升為公國,將公爵爵號授予年方7歲的“黑太子”愛德華。
20、該王儲16歲參加百年戰(zhàn)爭,鋒芒顯露;1355年前往法國指揮作戰(zhàn),軍功卓著。
21、父王對他賞賜有加,使太子身兼多種稱號,如 1343年封為威爾士親王,1362年加封為阿基坦公爵。
22、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后多年里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親均不許稱王,最高可獲公爵爵位。
23、隨后,愛德華三世及其繼承人又先后建立了蘭開斯特公國(1351年)、克拉倫斯公國(1362年)、約克公國和格洛斯特公國(1385)、赫里福德公國(1397)、貝特福德公國(1413)和薩默塞特公國(1443)等。
24、這些公國的領有人都是王室宗親,他們得到高級爵位后,在貴族中鶴立雞群,威勢不凡,為以后爭奪王權、擾亂朝綱、制造戰(zhàn)亂埋下了隱患。
25、自從1483年建立諾福克公國以后,公爵爵位開始授予王親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國。
26、而且能獲此最高爵位者多是軍功顯赫的統(tǒng)帥。
27、行政界政務家即使任職多年,政績昭著,也難獲此殊榮。
28、 在正規(guī)場合公爵也穿深紅色的絲絨外套,帽子上鑲四條貂皮。
29、其冠冕上有一個金環(huán),上飾8枚紅色金葉片。
30、國王則稱公爵為“我們真正可信和最為敬愛的伙伴。
31、” 侯爵: 再看侯爵(Marquess,也做Marquis)。
32、就詞源而言,它是由德文Markgraf[堡侯;邊疆殖民地總督;伯爵]演變而來。
33、侯爵原意與“方伯”詞義相近,系指統(tǒng)轄一處的封疆大吏。
34、在英格蘭,拉丁語“侯爵”一詞最初指威爾士邊疆的領主。
35、那時只說明他們領地的位置靠近邊界,并不說明其地位高于伯爵。
36、1385年涵義變化,第9代牛津伯爵羅伯特·德·維爾被封為都柏林侯爵。
37、1397年,薩默塞特伯爵約翰被封為多西特侯爵和薩默塞特侯爵。
38、侯爵的地位和尊榮程度不甚明確,大約在公爵和伯爵之間,一段時期內(nèi)不被看重。
39、亨利六世在位期間,約翰·德·比奧福特被國王免去侯爵爵位,下院為此向國王請愿蠡指幢勸賂L氐木粑?。但他本人却反对乞求国王,并藫“侯爵穆柷一隔櫬的荣誉称号,完全不为蠠釕ZK?,应对此冷漠视之,并不茹暘洁]芩敲髦侵??!鋇攪?5世紀,這級爵號穩(wěn)定地保持了它在貴族爵位中的第二級地位以后,才被貴族們所看重。
40、與其他4個等級的貴族相比,侯爵的數(shù)目一向最少。
41、 在重大場合,侯爵也穿紅色絲絨外套,帽子上鑲有三行半貂皮,冠冕上裝一銀環(huán),帶有四片金葉和四個銀球。
42、國王對他的稱呼一如對待公爵。
43、 子爵: 上院貴族中數(shù)子爵資格最淺。
44、子爵稱號(Viscount)源于法國,原為郡守,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有時可能是實力強大的諸侯。
45、在英國,1440年比奧芒特的約翰被封為子爵,位居所有男爵之上。
46、 子爵帽子上有兩行半貂皮,冠冕上加一銀環(huán),飾有6個銀球。
47、 直到此時,英國5級大貴族方完備成形,成為相對固定的貴族等級制。
48、 在學界,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英國5級貴族是上院的當然成員。
49、史實卻非如此簡單。
50、在13-15世紀,盡管所有大貴族都擁有出席上院的資格,但每屆議會召開前還必須得到蓋有國里的國王詔令,否則不可前往開會。
51、自14世紀起,伯爵、子爵、男爵以及公爵之子又稱為“勛爵”(lord),后來勛爵也可泛指公爵以下的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52、其涵義與“顯貴”(nobility)一詞相近。
53、另外,在英國“貴族”一詞始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54、廣義貴族(aristocracy)源于希臘文和拉丁文。
55、在希臘文中原有“杰出”、“優(yōu)秀”之意,可以用來指大貴族。
56、但在含義較廣泛的拉丁文中,該詞除了用指大貴族外,還包括地位較低的自由人,并含有“愚蠢”、“平庸”的貶義,爾后同形異義地轉(zhuǎn)化為英文源,意為服兵役的自由農(nóng)民。
57、從諾曼征服到近現(xiàn)代,aristocracy用來稱呼包括騎士在內(nèi)的大小貴族。
58、5級貴族形成后,為示區(qū)別,又用Peers以及集合名詞nobility和Peerage專稱上院大貴族。
59、以后,Nobility除用指上院貴族外,有時還泛指政界要員。
60、 與歐洲大陸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法蘭西等國貴族相比較,英國貴族集團的特點之一,是人數(shù)較少。
61、長期以來,貴族稱號以及相應的財產(chǎn)權和政治特權只是由爵位領有者本人所擁有,其家屬雖為貴族家庭成員,但政治地位接近一般自由民,不得列席上院。
62、貴族爵號和封地按照相當嚴格的長子繼承制傳遞;若長子早歿,依次由長孫、次子、幼子或其他家庭成員依序遞補。
63、若某貴族沒有繼承人,可根據(jù)其遺囑或生前安排,并經(jīng)國王和高級法庭批準認可后,由其近親繼承其封號封地。
64、但在多數(shù)情況下是被國王收回爵位。
65、通常,英國貴族爵位和封號不可隨意轉(zhuǎn)讓、出售。
66、歷代國王為保持貴族的群體規(guī)模和出于其他方面的考慮,大多會適量增補貴族。
67、 某要人一旦獲得一種爵位,并非固定不變。
68、若新獲顯赫軍功、政績卓著或受到國王格外寵愛,可以晉升更高級的爵位,或兼領新爵位。
69、除此之外,貴族聯(lián)姻也是獲取、增添或提高爵位的良好機會和方式。
70、因爵位封地耀眼可人,為社會上不少人所仰慕,所以擁有貴族身份和家產(chǎn)者以及其長系繼承人總能輕易得到愛慕者和求婚者。
71、例如蘭開斯特王朝的興建者亨利四世,即位前所擁有的公爵爵位就是由他的母親布里奇從娘家?guī)怼?/p>
72、布里奇是亨利三世的曾外孫女,她除擁有蘭開斯特公國外,還擁有德比、林肯和萊斯特的伯爵領地。
73、 英國5級貴族大致定型于13—15世紀。
74、它與中國周初的5級貴族分封制不同。
75、不是在某一特定時刻一次建立起來的,而是在漫長的歲月里逐漸形成,最終成為定制的。
76、 14世紀初,在5級貴族之上的王室貴族中,還出現(xiàn)了一個頗為獨特的、專為王儲所占有的稱號——“威爾士親王”。
77、該稱呼最早為一度統(tǒng)一過全國的威爾士王子利維倫制造出的名號。
78、1282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率領大軍與艦隊攻打威爾士,利維倫死于非命。
79、兩年后,威爾士合并于英格蘭,愛德華在1301年把威爾士親王之頭銜加給不列顛王位的繼承者。
80、 在政局動蕩、戰(zhàn)事連綿的中世紀后期,歐洲各封建君主為了使各級貴族在騎士精神的感召下建功立業(yè)、效忠國王,除了利用貴族爵位科賜臣下之外,還別出心裁地設立了劃分為不同等級名分的勛章勛位,獎賞他們的戰(zhàn)功政績。
81、 在英格蘭,最著名的勛位是創(chuàng)立于4世紀中葉的嘉德勛位(the Order of Garter)。
82、據(jù)傳,愛德華三世設立這個勛位是為了紀念一次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偶然事件。
83、在一次慶祝攻陷加萊城的舞會上,姿態(tài)秀美的索爾茲伯里女伯爵落下一只藍色襪帶,被愛德華三世撿起,纏在自己的腿上,旁觀者見了哄堂大笑,愛德華斥責他們說:“凡是認為這是壞事的人可恥”。
84、以后這句話成為國王在1449年建立襪帶騎士團和頒發(fā)勛位的格言,它同藍色襪帶和圣喬治十字架圖形一起出現(xiàn)在勛章上,激勵武士們在戰(zhàn)爭——當時主要是百年戰(zhàn)爭——中蔑視死亡,奮勇廝殺。
85、愛德華本人也是襪帶騎士團的成員。
86、他與寵愛的武士圍繞圓桌議事,共同進餐,多次主持武士們的比武演技,使已經(jīng)衰落的騎士精神有所振作。
87、并使嘉德勛位成為以后英國最誘人的貴族勛章。
88、 歐洲大陸貴族來歷大致如下:最初有的只是公爵、伯爵和男爵。
89、其中公爵應該是來自戴克里先改革羅馬行省以后的省行政或者軍事長官,后來被蠻族用來稱呼大領主。
90、伯爵則是克洛維王朝的軍隊指揮官。
91、但因為往往隨著軍役而授予領地也成了領主。
92、男爵則是對宮廷顯貴的尊稱。
93、子爵和侯爵是分別作為副伯爵和副公爵而設立的。
94、這些官銜在加洛林時代吞并采邑的過程中也被當成了采邑而繼承下來,才慢慢變成爵號的(就像萊茵—巴拉定選侯自己是行宮伯爵但還是皇帝的驥廄總管。
95、勃蘭登堡侯爵還是皇帝的御前大臣一樣,他們的官銜也成了采邑只是擁有的人太少而沒能成為爵號而已)。
96、所以很多擁有領地但沒有官銜的貴族,就以領地為頭銜。
97、中間加中綴詞。
98、翻譯過來就是某某地方的某某先生。
99、很多名門包括日后君臨半個歐洲的波旁家最初也都是這些沒封號的家族里的。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