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中書門下平章事是幾品,中書門下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應(yīng)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唐朝宰相稱號。
2、 唐初,以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綜理政務(wù)。
3、中書、門下二省地處宮內(nèi),尤為機要,故常聯(lián)稱。
4、三省長官(中書令、侍中、尚書左右仆射)并為宰相。
5、宰相議事的政事堂初設(shè)于門下省,后移至中書省。
6、唐初,除三省長官為當(dāng)然宰相外,皇帝又指令其他官員參預(yù)朝政機密。
7、其本官階品較低者,則用“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周時改稱為“同鳳閣鸞臺三品”或“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的頭銜,亦為宰相。
8、“同三品”是因為中書令、侍中是中書、門下正三品官,加此銜以示其與中書令、侍中享有同等權(quán)力及待遇。
9、貞觀十七年(643),李績?yōu)樘诱彩峦袝T下三品,是此號第一次出現(xiàn)。
10、其后,以此銜為參政標(biāo)志,雖本官品級高于三品者也要加此銜才得為宰相。
11、“平章”意為評議辨別,引申為斷決處理。
12、受此銜者,即有在中書門下處理政事的職責(zé)。
13、史載貞觀四年,戴胄以民部尚書同平章國計;八年,左仆射李靖以疾辭位,詔令其病稍痊愈,三兩日一至中書門下平章政事。
14、這都是此銜出現(xiàn)的早期記錄。
15、至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始成為四品以下知政事者的頭銜,其位在“同三品”之下。
16、 “同三品”及“同平章事”都屬差遣性質(zhì),本身并無品秩,任此職者必另兼職事官街。
17、凡五品以上職事官經(jīng)過皇帝授權(quán)即可充任,不受資歷限制,這便于皇帝從中級官吏中選拔親信以分相權(quán)。
18、“同三品”一銜,高宗、武后、中宗時期使用最多,玄宗時已逐漸減少。
19、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李麟為同中書門下三品是此銜最后一次授任。
20、“同平章事”則自永淳以后逐漸增多,至肅宗乾元元年(758)以后,成為以他官知政事者的唯一頭銜。
21、而原為當(dāng)然宰相的三省長官之中,尚書仆射的相權(quán)自貞觀末年即已開始削弱,到唐玄宗時,已完全被排除于宰相行列之外。
22、中書令、侍中在安史之亂以后,經(jīng)常用來加授給元勛、上將,也逐漸變成虛銜。
23、于是唐代后期及五代,“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才是真宰相。
24、此外,以節(jié)度使等而兼中書令、侍中或同平章事的也是虛銜,被稱為使相。
25、“同平章事”雖通常自五品以上官員中選拔,但拔充此職時,多轉(zhuǎn)為中書侍郎或門下侍郎,這是因為中書、門下兩者始終是政府樞要機構(gòu)之故。
26、 五代時期,“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雖是宰相,但那時樞密使權(quán)重,“同平章事”的實權(quán)被侵奪。
27、北宋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主政事,知樞密院事(或樞密使)主兵,稱為“二府”或“兩地”。
28、神宗元豐五年(1082)改革官制,以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右仆射兼中書侍郎為宰相。
29、以后,除南宋孝宗時期外,不再置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30、金代的尚書省和元代的中書省、尚書省均置平章事,位在兩省丞相下。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