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帖木兒帝國進攻明朝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這個話題只能作為假設,主要是因為帖木兒還沒有和明朝碰撞就已經(jīng)死了,可他卻不甘心,垂垂老矣還想征服明朝,在雙方大國之間,帖木兒是最具有動機和抱有目的,他的野心是要比對方的朱棣要大,目的就是要整個明朝,這樣可以洗刷過去活在明朝腳底下的恥辱。
2、可是就在他把大半生花在馳騁西方已至所向無敵,再回頭實現(xiàn)遠征明朝計劃時,他卻突然駕崩了,這對他而言是個遺憾,也是歷史上遺憾,東西方碰撞就此結束。
3、如果真的出現(xiàn)了這樣的局面,那就是頭一次西域而來的回回國侵略明朝,這也把我國侵略史給推前了,不是發(fā)生在近代的西方列強,而是發(fā)生在封建冷兵器時代。
4、然而歷史卻不允許,因為這時明朝確處在上升時期,在位的明成祖朱棣也不是那么好惹的,他和帖木兒一樣雄心勃勃,帖木兒試圖想用戰(zhàn)爭成為歐亞大陸的主宰,而朱棣則想征服海洋,建立通往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諸國的貿易朝貢網(wǎng),宣誓明朝的天下中心觀,另一邊則耀兵異域示中國之富強。
5、另一邊帖木兒則想朱棣只是一個年青于他的幼椎之王,奪取侄子帝位,本來不合法,也不承認朱棣是大明皇帝,用侮辱的方式指責大明使臣,叫囂豬(朱)皇帝,形同與大明國斷絕朝貢關系,但是這樣用語言羞辱和扣押使臣不見得有效果,也斷不了他是大明臣子的事實,所以只有用原始的戰(zhàn)爭方式解決,那就是讓大明國低頭。
6、如果帖木兒真正成功了,他將是第一個入侵華夏的外敵。
7、相對而言對于另一方的朱棣卻不理會,因為帖木兒是大明的臣子,臣子哪敢犯主,朱棣認為明朝才是天下之主,明朝繼承了元朝天下,等于繼承了全蒙古大汗,所以原屬西域的元朝宗藩國必須聽大明調遣,其中就包括察合臺汗國分裂的東亦力巴力汗國和西察合臺竄權者帖木兒,還有波斯蒙古諸國和俄羅斯金帳汗國,西比爾汗國,因此大明的使臣陳誠不斷出使西域自然很威風,等于控固雙方之間的朝貢關系。
8、而鄭和下西洋也一樣,安撫化外之地,所以當時給人一種影響那就是大明天下中心一直很牢穩(wěn),這和清朝比起來一個樣,可是大清這個時候世界已經(jīng)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西方列強早已到家門口,明朝卻相反,因為永樂時西方還未崛起,仍在附近海岸探索,而明朝寶船早已抵達印度洋和北非沿岸,甚至一度抵達好望角,所以明朝時期的中國在當時世界仍處于領先地位。
9、這也就有明成祖朱棣為什么不畏懼帖木兒原因,當聞邊境戰(zhàn)報頻頻時,朱棣已經(jīng)開始注意帖木兒舉動,進一步了解這位梟雄,帖木兒本人并沒有過來,而是前方部隊已經(jīng)抵達新疆庫爾勒地區(qū),這給在甘肅邊境衛(wèi)所造成了壓力,而帖木兒一方則號稱百萬入侵大明,這在當時是個可觀的數(shù)字。
10、這和他在印度之戰(zhàn)動用了80萬軍隊,俄羅斯之戰(zhàn)30萬,土耳其之戰(zhàn)超過50萬的總和之多,但數(shù)字仍很虛,所以相比明朝200萬他就欠火候了。
11、早在帖木兒攻略西方計劃時就已經(jīng)想遠征大明了,只是時機未成熟,畢竟當時朱元璋還在位,他于是就先弱后強,等朱元璋一死,朱允炆繼位后,情況發(fā)生了變化,尤其是對朱棣的形勢很是緊密關切,想進一步了解大明實力,等他之前準備動身籌備攻打大明時,由于他孫子對印度圣戰(zhàn)的失利導致他不得不把推遲日程,盡而卷入與奧斯曼帝國土耳其之間糾紛接著就是埃及。
12、在伊朗,帖木兒又收到朱棣反明消息,僅憑燕京一隅,就足以對抗全明軍力,耿炳明,李景隆集大明一半實力八十萬來戰(zhàn)朱棣十多萬,卻一戰(zhàn)即潰。
13、由于大明的軍事上軟弱無能這讓西域帖木兒抓住把柄更是打下了這個賭注。
14、當在小亞細亞與奧斯曼帝國安卡拉會戰(zhàn)同時又聽到朱棣已發(fā)動靖難之役成功進入南京時,決定放下手下敗將土耳其與埃及,急著奔赴中亞為東征大明做準備。
15、他此次行動等于虛張聲勢,恢復成吉思汗帝國,準備想聯(lián)合北部草原韃靼瓦剌,和策反大明內部,來達成目的,可不想明朝實力有多強大,朱棣手頭都是些北征漠北奪取帝位的精銳之師,銳氣未減,而面對從西域而來穿過漫長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和河西走廊長途奔襲人困馬乏時,在補給跟不上同時那會讓他輕松得手,所以帖木兒本人卻不敢踏足明境,遲遲滯留在邊境訛答剌,最后突然病死。
16、他也明白大明疆域恰恰在永樂時達到極盛,達997萬平方公里,世界當時面積第國,所以有些忌憚和慎重,哪會是明朝對手。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