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醫(yī)學院的科學家已經確定了肌萎縮性側索硬化(ALS)患者神經細胞損傷的關鍵原因,肌萎縮性側索硬化是一種進行性和不可治愈的神經退行性疾病。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fā)表在《科學》雜志上的發(fā)現可能會帶來新的療法來阻止這種致命疾病的發(fā)展,這種疾病影響了3萬多名美國人。目前正在研究的一種治療方法已經在人體內開發(fā)出來,目前的研究表明,這種治療方法可以阻止ALS小鼠的神經細胞損傷。
肌萎縮側索硬化癥(也稱為盧格赫里希病)的發(fā)病特點是神經軸突逐漸退化并最終死亡,神經軸突是神經細胞上的細長突起,將信號從一個細胞傳遞到另一個細胞。
HMS研究表明,一種叫做RIPK1的酶的異常行為會破壞髓鞘的產生,髓鞘是一種包裹軸突的軟凝膠狀物質,可以保護軸突免受損傷。
HMS細胞生物學教授Elizabeth D. Hay的高級研究員袁說:“我們的研究不僅闡明了軸突損傷和死亡的機制,還確定了對抗RIPK1活性的可能保護策略?!?。
在這一新發(fā)現之前,袁和他的同事在過去十年中取得了一系列關鍵發(fā)現,揭示了RIPK1是炎癥和細胞死亡的關鍵調節(jié)因子。但是直到現在,科學家們還沒有意識到它在軸突死亡和ALS中的作用。
小鼠和人ALS細胞實驗表明,當RIPK1失控時,會引發(fā)化學連鎖反應,最終導致軸突脫保護和軸突,從而導致軸突損傷,這是ALS的標志。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