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麥吉爾大學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fā)出了第一種實時現場技術,能夠檢測并解讀水中所有其他顆粒中的納米塑料,其能力就如同在幾毫秒內大海撈針。微...
麥吉爾大學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fā)出了第一種實時現場技術,能夠檢測并解讀水中所有其他顆粒中的納米塑料,其能力就如同在幾毫秒內大海撈針。
微塑料碎片的尺寸在1微米到5毫米之間,大約相當于一粒米。納米塑料更小——一納米僅為0.000001毫米。相比之下,人類頭發(fā)的寬度約為80,000-100,000納米。
“這項技術有可能徹底改變我們監(jiān)測和管理塑料污染的方式,最終有助于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該研究的主要作者、麥吉爾大學化學和大氣與海洋科學系詹姆斯麥吉爾教授帕里薩阿里亞說。
據聯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UNEP)統(tǒng)計,每天有約2,000輛裝滿塑料的垃圾車被傾倒到世界各地的海洋、河流和湖泊中。由于現有檢測方法的局限性,了解納米塑料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一直具有挑戰(zhàn)性。
這項人工智能創(chuàng)新技術解決了實時分析塑料污染的迫切需求。這項技術是一種人工智能輔助的納米數字在線全息顯微鏡,被稱為“人工智能輔助納米DIHM”,自最近在出版物中公布以來,就引起了專家的關注。
識別污染“熱點”的實用工具
Ariya表示:“我們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輔助納米DIHM可以自動檢測和區(qū)分納米塑料和微塑料,即使它們被其他顆粒覆蓋,也能提供對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塑料污染的全面了解。”
這項技術提供了一種實用工具,可以更有效地識別和解決污染“熱點”。安大略湖和圣勞倫斯河的初步研究結果表明,AI輔助納米DIHM可以識別水體顆粒中的微塑料和納米塑料。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