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年1月23日(農歷1792年12月12日),俄、奧、普第二次瓜分波蘭。
18世紀俄、奧、普三國曾分別于1772年、1793年和1795年3次瓜分波蘭。波蘭原是一個歐洲強國,17世紀中葉開始走向衰敗。俄、奧、普三國便趁機干涉波蘭內政和瓜分波蘭領土。
1772年,波蘭第一次被瓜分,喚起了波蘭人民收復失地、維護民族獨立的愛國熱情。根據人民的要求,波蘭議會于1791年通過了今后不割讓波蘭一寸領土的《國土完整議案》和《五三憲法》。這引起沙俄等國的仇視和恐懼。于是俄、普出兵鎮(zhèn)壓了波蘭愛國者的改革運動。
1793年1月23日俄、普在彼得堡簽訂第二次瓜分波蘭的協定。協定使俄國割占了包括明斯克在內的白俄羅斯的一部分、立陶宛的一部分以及第聶伯河以西的大部分烏克蘭地區(qū),面積達25萬平方公里清魯士占有波茲南、伊里什、陳斯比霍夫、托倫、革但斯克等,面積為8萬平方公里;波蘭其余部分領土上的實權也被俄國駐波蘭大使所掌握。第二次瓜分后,波蘭不復為一個獨立國家。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