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樂天來為大家解答以下的問題,鼻中隔手術過程,鼻中隔手術進展如何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鼻中隔手術的“三期九級”
第一階段:注意鼻中隔手術。
現(xiàn)階段很多人只對如何做鼻中隔手術感興趣,或者只是注意到了鼻中隔的偏曲。相對于一些只知道下鼻甲,對鼻中隔偏曲視而不見的“醫(yī)生”,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進步。只要有鼻塞,就診斷為下鼻甲肥大、肥厚性鼻炎,卻完全沒有注意到鼻粘膜的炎癥,無論是急性發(fā)作期還是慢性期,無論是慢性炎癥急性發(fā)作期還是慢性炎癥改善期,甚至誤將下鼻甲說成鼻息肉,只是為了能夠通過損傷下鼻甲來賺取一點小收入。這些人已經(jīng)很好了。筆者很難把下鼻甲當成鼻息肉的“醫(yī)生”,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也就是說,這些人根本不是醫(yī)生,當然也不在作者所說的“三教九流”、“三段九級”之列。雖然孔子宣稱:無教無類。但作者對這樣的“醫(yī)生”真的很無語。
雖然,自1750年Quelmalz首次發(fā)表關于鼻中隔偏曲的文章以來,鼻中隔手術大致經(jīng)歷了鼻中隔次全切除術、典型黏膜下切除術(包括改良黏膜下切除術)、鼻中隔矯正術、鼻中隔成形術四個時期。但迄今為止,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是黏膜下切除術(包括改良黏膜下切除術)和鼻中隔矯正術。各種手術方法的一般指導原則如下:
1.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又稱基利安法,是一種切除鼻中隔大部分軟骨和骨骼的方法。
2.改良黏膜下切除術:在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的基礎上,對切除的軟骨或骨進行修整,然后復位。
3.鼻中隔矯正術:只切除偏離的部分,盡量保留完整的軟骨和骨,是黏膜下切除術的另一種改良方式。
4.鼻中隔成形術:在完全矯正鼻中隔偏曲的基礎上,對軟骨進行切割和拉伸,使骨骼部分發(fā)生斷裂和移位,盡量保留鼻中隔內(nèi)的軟骨和骨骼結構。
第一節(jié):額顯微鏡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或矯正術。
雖然有些醫(yī)生只是注意到了鼻中隔的偏移,對鼻中隔的手術很滿意,但至少這樣的人還是醫(yī)生。當然,同樣是鼻中隔手術,因為各種主客觀條件,也有很大的差異。
首先,從照明設備來看,目前鼻中隔手術有額內(nèi)窺鏡下和內(nèi)窺鏡下兩種。前者由于光照范圍的限制,只能較好的處理鼻中隔前下偏,高后偏的處理,效果往往不理想。在這種情況下,采用的手術方法是黏膜下切除和矯正。如果要做整形手術,不僅操作難度大,而且處理不當。所以,無論醫(yī)生多么有經(jīng)驗,多么有獨創(chuàng)性,多么努力,多么自強不息,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額鏡照明下的鼻中隔手術只能處于最基礎的技術階段。
手術步驟:在鼻中隔左前部做常規(guī)切口,分離左鼻中隔的粘軟骨和粘骨膜,切開軟骨,進入對側,也分離對側的粘軟骨和粘骨膜,放入固定鼻鏡,暴露鼻中隔偏曲部分,用環(huán)刀切除部分鼻中隔軟骨,然后用咬骨鉗切除部分篩骨垂直板,用骨鑿切除下犁骨偏曲部分。有時,一些醫(yī)生會修剪切除的相對扁平的軟骨,并將其放回鼻中隔。
問題:1。鼻中隔高位偏曲:由于害怕鼻梁塌陷,以及滿足通氣的治療思路,大部分的鼻中隔高位偏曲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保留,只有中下鼻中隔偏曲會得到更完美的治療。2.后鼻中隔偏曲:對于一些沒有經(jīng)驗的醫(yī)生來說,由于擔心過度切除可能導致搏動樣鼻中隔和鼻中隔穿孔,以及額鏡照明的限制,嚴重的后鼻中隔偏曲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治療缺陷。3.泡狀中鼻甲:“C”型高偏曲患者常伴有一側泡狀中鼻甲。由于前視鏡照明的限制和治療理念的滯后,不僅會不同程度地保留高位偏位,還會忽略泡狀中鼻甲。4.下鼻甲病變:無論是肥大還是炎癥引起的腫脹,下鼻甲部分切除術是額鏡照明下最常見的治療方法。如果沒有注意到鼻粘膜的炎癥,在炎癥的急性期會時不時出現(xiàn)過度切除的情況。由此產(chǎn)生的后期問題往往難以補救,這是患者對治療不滿意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二節(jié):鼻內(nèi)窺鏡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或矯正術。
如同大多數(shù)鼻外科手術一樣,內(nèi)窺鏡鼻中隔手術正在迅速取代額內(nèi)窺鏡手術。但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和矯正術仍是鼻內(nèi)窺鏡下最常用的鼻中隔手術方法。但由于照明范圍的擴大,對后偏和高偏的治療有了明顯的改善。整個操作的完善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與此同時,手術器械的使用也在悄然發(fā)生變化。反正鼻中隔手術的操作水平進步很大。
操作步驟:在0度鼻內(nèi)窺鏡下,在鼻中隔前部左側或右側做一個切口,用削皮器將鼻中隔的黏軟骨膜和黏骨膜分開,選擇帶抽吸或輔助的削皮器。吸引和剝離總能讓你的視野保持清晰。切口繼續(xù)切穿軟骨進入對側,同法分離對側黏軟骨膜和黏骨膜。用剪刀或血管鉗,先切除鼻中隔軟骨,再用骨咬骨鉗切除后部骨性偏位。同樣,鼻中隔較直的軟骨經(jīng)修剪后可恢復到鼻中隔內(nèi)。
優(yōu)點:1。因為鼻內(nèi)窺鏡可以進入鼻中隔,處理鼻中隔后偏曲比處理前偏曲更方便。2.內(nèi)窺鏡檢查不僅可以同時治療鼻竇疾病,還可以對影響鼻竇開放的高偏差有更新的認識和更多的關注。從而邁出了鼻中隔偏曲綜合治療的第一步,逐步形成了多結構、同步協(xié)調(diào)治療的治療理念。當然,這些還是后話。在這個治療階段,這些想法還沒有完全形成。
問題:1。隨著對高位偏曲矯正的重視,病例數(shù)的增多,以及后偏曲的治療更加方便,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中出現(xiàn)鼻梁塌陷、鼻中隔咂嘴樣變、鼻中隔穿孔的危險性增加。2.隨著鼻竇手術的廣泛開展,同時需要治療的18歲以下鼻中隔偏曲病例也大大增加。黏膜下切除術在年齡上的局限性已成為制約手術的重要因素。3.單手操作的局限性。如果沒有同步吸引,內(nèi)窺鏡很容易沾血。即使同步吸引,內(nèi)鏡血染的概率仍然很高,洗鏡裝置的不斷完善和有效使用成為制約手術一氣呵成的重要因素。
手術器械:1、0度鼻內(nèi)窺鏡和冷光源系統(tǒng)。有必要配備電視監(jiān)控系統(tǒng)。2.吸力剝離器。3.骨咬骨鉗、持針鉗、直彎血管鉗、7號刀柄。不再需要的器械包括:環(huán)刀、骨錘、骨鑿、固定鼻鏡。
一期三期:鼻內(nèi)窺鏡下鼻中隔成形術。
自20世紀80年代內(nèi)窺鏡鼻竇手術創(chuàng)立以來,內(nèi)窺鏡鼻中隔手術因其視野清晰、操作靈活、適用性強而得到廣泛發(fā)展。但由于技術水平的限制,更多情況下仍采用黏膜下切除術或/和矯正術。對于18歲以下的鼻中隔偏曲,應常規(guī)選擇鼻中隔成形術,而不是廣泛的黏膜下切除術和矯正術。即使是18歲以上的成年人,鼻中隔成形術也能有效降低鼻梁塌陷、鼻中隔穿孔、鼻中隔偏曲的風險。
但對于高位、后位、復雜偏斜、異常骨質(zhì)增厚偏斜等,原有的鼻中隔成形術難以得到廣泛應用。所以,即使同為鼻中隔成形術,其具體操作方式和指導思想也大相徑庭。也就是說,同樣的手術水平是不一樣的,但目前能在鼻內(nèi)窺鏡下進行鼻中隔成形術的醫(yī)生,已經(jīng)算是鼻中隔手術中的佼佼者了。
手術程序
1.傳統(tǒng)鼻中隔整形術:將鼻中隔前端切開,將切口一側的黏軟骨膜和黏骨膜分開,下至鼻底,上至鼻尖。分離鼻中隔軟骨、篩骨垂直板和犁骨的連接,進入對側。分離對側篩骨的垂直板骨膜和犁骨骨膜,向下至鼻底。鼻中隔上部的三角軟骨與篩骨垂直板相連,防止鼻中隔塌陷。將軟骨推向對側,保持對側粘膜軟骨膜與軟骨的連接。軟骨處理:根據(jù)偏斜的類型,對軟骨進行相應的切割和拉伸,然后推向中心。骨治療:篩骨和犁骨垂直板從鼻中隔內(nèi)側斷裂或碎裂。
操作要點:1)只分離一側黏軟骨膜,不分離兩側;2)從軟骨與骨連接處分離,進入對側,分離雙側粘骨膜;3)偏斜的矯正主要依靠:軟骨“切割減少張力”和骨骼“骨折移位”。
問題:從理論上講,軟骨可以通過切割來降低張力,骨骼可以通過骨折移位來矯正。事實上,當骨骼較厚時,骨折移位只能是一個美麗的童話,骨骼偏移只能切除。所謂整形,只是軟骨的整形,不是鼻中隔骨和軟骨的整形。在鼻中隔高度偏曲的情況下,要么不治療,要么冒險手術。如因復雜、偏激或勉強而出現(xiàn)嚴重偏差。
以往文獻中關于鼻中隔整形術的報道,或偷換概念,不是真整形,或文筆精彩,沒有事實報道,或輕描淡寫,避重就輕。他們只報道了做了多少例整形手術,沒有詳細描述整形手術的具體操作步驟?;蛘哒f是局部的,僅僅基于少數(shù)鼻中隔成形術的成功案例,就衍生出一篇報道,讓人誤以為這種手術方法可以適用于所有類型的鼻中隔偏曲。
2.改良鼻中隔成形術1型:鼻中隔前端凹陷側常規(guī)切口,分離同側鼻中隔軟骨與軟骨膜的連接處,下至鼻底,上至鼻尖。從切口處切開軟骨進入對側,同時也分離對側軟骨與軟骨膜的連接。繼續(xù)分離雙側篩骨垂直板,犁骨與骨膜的連接向后。分離鼻中隔軟骨與篩骨、犁骨垂直板的連接,形成鼻中隔軟骨的頂部連接,分離左右側,游離前、后、下側。鼻中隔上部的三角軟骨與篩骨垂直板相連,防止鼻中隔塌陷。軟骨治療:軟骨整體彎曲,自身不彎曲,以頂部為軸,將軟骨推向中心。軟骨會自行彎曲。根據(jù)彎曲的類型,經(jīng)過相應的不間斷切割和放松,軟骨被推向中心,如上。骨治療:使用美國Xomed XPS 2000 ENT動力切割系統(tǒng),帶切割鉆頭
點評:1)切開剝離與黏膜下切除術的操作步驟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切口在凹的一側,而非常規(guī)的是在鼻中隔的左側。2)和傳統(tǒng)整形手術一樣,在篩骨垂直板和犁骨的連接處仍然是軟骨松動分離,軟骨和骨性偏離分開處理。3)不同的是軟骨是靠上半部分連接的,而不是保留一側的黏軟骨膜,保證不脫落。骨骼偏斜通過磨掉偏斜部分,或變薄后移位骨折來矯正。
3.改良鼻中隔成形術2型:在鼻中隔前端凹陷側常規(guī)切開,分離同側鼻中隔軟骨與軟骨膜的連接處,下至鼻底,上至鼻尖。從切口處切開軟骨進入對側,同時也分離對側軟骨與軟骨膜的連接。繼續(xù)向后分離兩側篩骨垂直板、犁骨與骨膜的連接,充分暴露鼻中隔偏曲部分。美國Xomed XPS 2000 ENT動力切割系統(tǒng),使用前端帶剝離器的切割頭,從偏斜的凸面開始處理。對于弓偏,可直接減薄軟骨和骨板,使其達到軟骨松弛、骨板骨折移位、中間活動的目的,有限的凸起可直接磨掉。盡量保留鼻中隔軟骨與后上篩骨垂直板的連接,僅部分切除或磨除鼻中隔軟骨與犁骨連接的偏差。這種手術不僅可以簡化操作,徹底糾正高位偏位,而且可以保留更多的骨骼和軟骨,防止鼻中隔塌陷。
點評:1)切口和剝離與改良鼻中隔成形術1型完全相同。不同的是保留了軟骨與篩骨垂直板的連接,只分離了軟骨與犁骨的連接,對軟骨與篩骨垂直板的骨性偏離進行了整體處理。和軟骨的骨偏離,所有這些都被動態(tài)系統(tǒng)磨損或/和變薄。這樣既能盡可能多的保留骨頭和軟骨,又能使軟骨不易脫落,不會造成鼻梁塌陷變軟。
缺點:需要特殊設備,需要熟練操作,處理不當,容易再次造成跑偏。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